Skip content

引导欧盟综合提案的最佳实践要点

2025年3月25日,时长:21分钟

围绕《欧盟综合提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法规)的不同意见中,本期播客节目提供了行业专家关于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宝贵见解。LRQA劳盛专家Tara Norton 和 JP Stevenson 分享了对驾驭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复杂性以及尽职调查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的看法,无论要求如何变化。 

关注我们的Spotify播客

LRQA:聚焦未来

TN: 大家好,我是Tara Norton,现任LRQA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地区咨询业务负责人,同时兼任LRQA内部可持续发展事务负责人

非常感谢!JP,很高兴您能加入我们。

JS:  我是JP Stevenson,LRQA EiQ(数据业务部门)市场开发主管,常驻香港。我的工作重点在于研究生产市场对一揽子政策提案的实际反馈与应对策略。

非常感谢你们的参与,也感谢你们分享对这个重要话题的见解。我深知许多企业都在努力应对各种争议和不断变化的更新。鉴于你们在该行业的深厚专业知识以及与全球企业的广泛合作经验,我想请教一下,你们会如何给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自信地应对围绕欧盟综合提案的不确定性呢?

TN: 现在正是我们回顾为何专注于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首要原则的绝佳时机。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从没有任何关于报告的法规,到欧盟突然决定对报告进行监管,并且这项监管将涵盖 7000 多家公司,进而牵涉到他们的供应商,也就是更多的公司,那么这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体现在欧盟,更会波及全球范围。事实上,围绕这一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多年,期间一直存在诸多疑问。不同阵营对于需要包含的内容、什么是良好的尽职调查等问题都有着各自的期望。然而,无论最终出台的是一揽子提案还是其他形式的法规,可持续发展报告都将持续存在,并且会继续成为企业的必要要求。

现在正是企业重新审视核心战略价值的关键时刻。我们建议企业重点关注三个维度:行业实践对标、最佳实践评估,以及自身战略契合度。从我们观察到的客户动态来看,虽然部分企业表现出短期犹豫,但绝大多数长期践行ESG披露的客户仍在持续推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即便面临政策延迟,也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他们正以更审慎的态度和更精准的资源配置来应对当前的不确定性。

 JS:Tara,我完全赞同。我的核心建议是:企业不应缩减投入,而应坚守负责任采购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本就是超越单一监管体系、具有跨市场普适性的基准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贸易格局的变化(如中美贸易战的发展轨迹)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最初的政策冲击往往伴随着市场混乱,但最终会融入更大的地缘政治叙事。就像本届政府重启的贸易政策,其方向性早已明确。若企业现阶段减少相关投资,将难以在未来2-3年内灵活应对法律框架的演变——无论最终政策细则如何变化,保持战略连贯性才是关键。

Tara,这很有启发性。 根据您的观察,那些坚持现行实践的企业展现出哪些差异化战略?这些成功案例如何为正在寻求合规路径的企业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TN: 在可持续性领域,一个显著的发展是关于良好重要性评估实践的共识逐渐形成。其中,双重重要性原则及其相关方法在企业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重重要性原则的核心在于,企业需要从财务、声誉和运营等内部视角出发,明确对自身业务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还需关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以及企业自身所产生的外部影响。这种做法其实早于相关法规的出台,但欧盟的CSRD法规真正将其编纂成文,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践行双重重要性原则,就能精准识别出真正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既需要在报告中呈现,也是企业业务需要积极采取行动的关键领域。这引出了另一个关键点:报告的本质是反映实际行动,而非简单记录。企业正在聚焦于采取具有实质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举措——这些行动既要符合业务逻辑,又要能创造长期价值。简而言之,正确实施的双重重要性方法,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框架。

JS: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如今,许多项目都在努力践行双重重要性原则,这确实令人振奋,尤其是那些之前并未采用该原则的合规项目。它们在将现有项目适配到这一新框架时,往往面临着比那些从一开始就以此为基础的项目更多的挑战。正如你所说,一开始就奠定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企业从零开始为未来构建战略时,这更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TN:是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投资者始终在强调这一点。我们很清楚,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股东,他们都要求我们采用强有力的双重重要性方法。这种要求并没有因为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或政策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动摇。 

无论您处于供应链的哪个环节——是供应商、采购方,还是处于供应链的顶端或底部,负责任的采购原则始终适用。关键在于采用一致且可持续的采购方法。具体而言,您需要确定哪些问题最为关键,并据此采取相应行动。这一过程与以往并无二致,但希望它能帮助您集中精力,将资源真正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是的,我完全同意。顺便提醒一下我们的听众,这目前仍处于提案阶段。我们将继续关注其后续发展以及是否会真正实施。不过,JP,您在香港和亚太地区工作。如果该提案最终获得通过,您认为这些监管变化将如何影响供应链风险?它们将如何嵌入现有体系?企业又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JS: 我认为,为了应对改革,欧洲的许多大型供应商在业务拓展方面已经有所放缓。然而,我认为这艘“改革之船”已经起航,许多供应商仍在继续投资,这并非仅仅是对某一特定法律的直接回应,而是对更广泛的监管趋势的应对。实际上,目前有五六个重要的监管框架正在影响全球供应链。许多大型供应商正在考虑如何遵守这些框架,包括本土立法。例如,泰国正在审议人权尽职调查法草案,韩国议会去年也制定了自己的供应链尽职调查标准,这些标准在很多方面与欧盟的 CSDDD(公司可持续尽职调查指令)相似,并且同样具有惩罚性。日本有相关的指导方针,印度也有《商业责任与可持续性报告》(BSRS)。这些框架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从概念上来看,最佳实践仍然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对于那些希望引领并跨越大型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来说,这些监管变化并没有真正成为阻碍,反而促使它们更加积极地适应和引领行业标准。

TN: 是的,我还想补充一点。当我们讨论一揽子计划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们有时会忘记,这不仅仅是欧盟的可持续性立法。实际上,许多行业还受到其他法规的约束。例如,如果你在一家从事电池交易的电子公司工作,你不仅要遵守可持续性法规,还要遵守不断发展的欧盟电池法规。同样,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也影响了许多行业,并且要求进行类似的尽职调查实践。正如你所说,JP,全球各地都有类似的法规,包括欧盟内部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一揽子计划以及可持续性领域的其他法规保持相对冷静的原因。因为我知道这些法规仍在发展,它们仍然是新的,而且我们知道地缘政治背景的变化。因此,对于这种特定报告方面的暂停并不奇怪。然而,在全球许多司法管辖区,包括欧盟在内,企业仍然需要采取行动并进行尽职调查。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观点。从这个观点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即使抛开监管要求或立法不谈,风险本身依然存在,对吧?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当前的风险环境中看到了什么?或者,能否告诉我们的听众,我们所观察到的企业及其供应链中存在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依赖于监管法规的存在与否,它们本身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JS: 我观察到一些尚未得到充分解决的重大风险领域,这些问题与任何具体法案无关。首先,许多欧洲零售商在历史上构建了他们的价值链,使得在欧盟以外运营的母公司与采购办公室在运营上相互分离。采购办公室通常负责管理供应商网络,但对供应链风险的可见性却相对有限。这与一揽子计划的关联之处在于,当前的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商业伙伴本身,而非整个价值链。这种做法可能会掩盖实际存在的风险。以我们在EiQ平台的数据为例:某欧洲顶级零售商约有 10% 的供应商工厂存在工人连续工作 100 天的问题,这些工厂都属于其采购办公室管理的供应商网络。尽管欧洲消费者在该零售商处购物,但根据现行法规(包括《综合法案》),这类问题由于涉及二级供应商,目前并不在监管范围内。然而,风险始终存在。

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一点,以及Tara之前关于多项法规正在通过的观点,我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现在被更认真地对待。因为我认为,围绕它的讨论还不够充分,而它实际上是供应链中更大结构性转变的一部分,是一个重新审视的问题。实际上,通过最低限度框架进入欧盟和美国的商品,其监管框架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已经看到,通过贸易豁免进入欧盟的商品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自2016年以来已经增长了六倍。而在美国,92%的入境货物不受传统监管流程的约束,当然也不受任何可持续性法规的约束。特朗普政府曾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到欧盟在考虑是否会有巨大的成本,因为没有合规框架。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们购买商品的方式,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中,与10年前、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像一揽子计划这样的提案,是围绕经济中一个非常古老的结构构建的,那里有非常大的价值链。但正如我们所知,当今消费市场的大部分增长并不发生在那里,而是发生在本质上更具交易性的业务中。因此,我希望在未来,人们能更多地关注数字经济中交易部分的可持续性框架,因为那里确实存在风险,只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TN: 我有一个稍微不同的观点。无论我们是否处于数字经济中,归根结底,当我们谈论商品时,一切都回到了源头:从地下开采的矿产或在某个地方种植的农作物。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物理投入品以及它们的产地,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始终是关键所在。我认为我们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新的综合法案提案中,尽管它规定公司只需要关注自身的运营、子公司和一级供应商,但它也明确指出,公司需要评估那些有可靠信息表明存在风险的地方。正如我们所知,从我们的工具 EiQ 以及许多使用风险评估工具的公司来看,全球大多数商品的风险都是已知且有据可查的。无论您是谈论消费品还是工业投入品,这些风险都已被广泛记录。因此,尽职调查仍然是必要的,所有报告框架也将继续推动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JS: 是的,你说得完全正确。随着供应链上游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实际上可以在民间社会组织揭露的重大事件中看到这一点。比如印度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甘蔗供应链,以及美容产品公司的茉莉供应链。在过去,这些供应链中的劳动实践往往是不可见的,但现在情况已经改变。如今,这些信息已经变得更加透明,这完全符合需要进行尽职调查的合理信息标准。 

是的,我认为民间社会将持续施加压力,要求公司承认这些风险是已知的。对于公司来说,监控自身的风险仍然至关重要。当他们知道风险存在时,他们不能假装它不存在。许多公司已经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出色的努力,无论是通过行业团体合作,还是通过自身的监控实践。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减轻来自民间社会的压力。

听起来你们都在传达一个共同的信息: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无论你们看到的所有不同更新,对于每个人来说,重新关注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并回归尽职调查的基础,这将继续是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无论监管环境如何变化,这一点都至关重要。

抱歉,Tara,你请讲。

TN: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这对公司来说可能比较困难的一个原因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领域,或者他们还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不过,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公司都在讨论这一点:你做得越多,走得越远,实施这些流程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融入你的日常运营中。同时,你在降低风险方面也会获得诸多额外好处,比如更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更顺畅的上游渠道,等等。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所以,没有理由退缩。这其实是一个反思的好时机,以确保你正在做正确的事情。

绝对的。 除了我们已经讨论的内容之外,这显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你觉得在这次对话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帮助企业排除干扰,真正回归到你们刚才提到的核心要点上呢?

JS: 不要再盲目追随最新的提案和监管趋势了。我知道这正是大家通常会关注的,但坦白说,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也不会真正改变什么。归根结底,这是一场采购方式的结构性变革,所以你只需要坚定地支持它,并顺应这一变革。

TN: 是的,让律师们去梳理那些复杂的监管要求吧,因为不同公司总是会对法律有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企业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做什么,什么对业务具有战略意义,需要获取哪些关键资源,以及如何将尽职调查和对ESG风险的关注融入到整体运营中去。

非常感谢你们两位今天的分享!这对我们许多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他们至关重要。感谢你们抽出时间参与这次讨论。同时,也感谢各位听众的收听!您正在收听的是由 LRQA 呈现的“聚焦未来”播客。别忘了在你们常用的播客平台上订阅我们,这样就能第一时间获取新剧集的最新信息啦。感谢您的陪伴,我们下次节目再见!